黄埔军校旧址
黄埔军校即陆军军官学校,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,孙中山于1924年创办的,也是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之一,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 期,1930 年迁往南京,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。现有军校正门、校本部、孙总理纪念碑、中山故居、俱乐部、游泳池、东征烈士墓、北伐纪念碑、济深公园、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。这一切都等待着你乘金边到广州的便宜航班!
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,称为校本部。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,两层砖木结构,三路四进,即三条主要通道,四排房舍。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,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,相互对称。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,四周有围墙,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。全校自总理、校长、党代表之下,设政治、教授、教练、管理、军需、军医六部,机构总数约40个,还设有学员宿舍、饭堂、展览室等。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,遭日本战机炸毁。1996年5月初,广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,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
沧海桑田,岁月荏苒。江,还是那条珠江;岛,还是那个长洲岛;地方,还是那些黄埔军校创办时的老地方;校舍的规模、形制、布局……还是原来的老模样。这座约90年前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起来的、以培育中国军队陆军军官为对象的世界著名军校,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、北伐和东征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战火的洗礼,经历了黄埔时期、南京时期、成都时期和台湾凤山时期等四个发展阶段,在中国和世界的近代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,从中,走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个伟大的、英勇的、值得大树特树的军事家、政治家、经济家以及一大批骁勇善战的爱国将士。
黄埔军校旧址在广州市黄埔区珠江长洲岛,乘地铁到鱼珠码头,改乘轮渡方可到达。长洲岛又名黄埔岛,位于广州东郊珠江江心,距市中心约四十华里,全岛面积为六平方公里,四面环水,环境幽静。长洲岛历史上曾是清政府海关,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在岛上建设炮台,之后这里曾作为清军要塞司令部,并先后建设过一些清军的军事学堂。孙中山先生为了造就一支革命军队,利用长洲岛上的旧校舍,办起了黄埔军校。
黄埔军校建立以来,以孙中山的“创造革命军队,来挽救中国的危亡”为宗旨;以“亲爱精诚”为校训;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,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,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,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。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,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。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、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,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乘金边到广州的航班来享受这景点吧!
黄埔军校旧址1995年开放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一些校舍改为展览室,陈列与黄埔军校历史相关的珍贵文物、照片、图片、油画、资料。譬如黄埔军校的校徽、校旗、校训、校歌、学生公约、入学誓词等。入学誓词每学期不尽相同,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黄埔四期的入学誓词,抄录如下:“不爱钱,不偷生。统一意志,亲爱精诚,遵守遗嘱,立定脚跟。为主义而奋斗;为主义而牺牲。继续先烈生命,发扬黄埔精神。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;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。谨誓。”
广州黄埔军校是孙中山自1924年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以来的第一个校址,以后,根据时局的变化,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总部先后迁至南京、成都和台湾凤山。黄埔军校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,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同时培养陆军军官的学校。因此,从这里不仅走出了蒋介石、何应钦、廖仲恺、李济深、邓演达、戴季陶等国民党要人,同时也走出了共产党的周恩来、叶剑英、恽代英、萧楚女、聂荣臻等伟人。这些人物,不仅在北伐战争中叱咤风云,在抗日战争中顶天立地,在解放战争中各显神通,而且都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或缺的社会栋梁。
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坐南向北,面临珠江,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“陆军军官学校”横匾,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。门前有两个哨岗,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。这一切都等待着你乘金边到广州的便宜航班!
Nhận xét
Đăng nhận xét